扬州十大经典名菜

2023-05-17 01:08:02    来源:探索美食真谛

扬州菜属于淮扬菜,又称为淮扬菜;扬州名菜大煮千丝、蟹粉狮子头更是闻名遐迩,人人皆知;那么,扬州名菜还有哪些呢?扬州菜有哪些代表菜呢?小编为你整理了扬州十大名菜,如大煮千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文思豆腐、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三套鸭、烤方、将军过桥等等这些扬州特色菜,一起随小编来看看这10款扬州经典名菜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煮干丝

又称鸡汁煮干丝,传统名菜,属淮扬菜系。大煮干丝是一道既清爽,又有营养的佳肴,其风味之美,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淮扬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为淮扬方干,刀工要求极为精细,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百食不厌。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上为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扬州地方官员曾呈上“九丝汤”以“宠媚乾隆”。“九丝汤”系用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烹调而成,有时还外加海参丝、蛭干丝或燕窝丝。又因豆腐干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鲜醇的鸡汁,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厌。现今大煮干丝,比之“九丝汤”,已有了很大发展,以干丝、鸡丝为主,干丝洁白,外加鲜虾仁,缀以各种配料,称为什锦干丝,色彩美观,其味更鲜。 “大煮干丝”刀工要求极为精细,“鸾刀应俎,霍霍霏霏”,一块白干,厨师经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干丝不仅整齐、均匀,而且其粗细不能超过火柴杆。增色添香。大煮干丝不仅誉满全国,而且被国外来宾誉之为“东亚名肴”。由于“煮干丝”、“烫干丝”既富有营养,又味美、清淡,所以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如今,到扬州的游客,每每要点上一盘“大煮干丝”或“烫干丝”。有些老食客干脆就是一壶香茗、一份干丝,别的什么也不要,足见干丝的诱人魅力了。

蟹粉狮子头

是江苏扬州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口感松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红烧,清蒸,脍炙人口。主要原料是蟹肉和用猪肉斩成细末做成的肉丸,(扬州人俗称“斩肉”)。斩肉的做法很多,有清炖,有水氽的,有先油煎后红烧的,有先油炸后与其他食物烩制的,有用糯米滚蒸的。所谓狮子头则是菜肴造型——大而圆,夸张比方为狮子头。

“蟹粉狮子头”是久负盛名的扬州、镇江地区传统名菜。据传,此菜始于隋朝。当年,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饱览了扬州的万松山、金钱墩、葵花岗等名景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回到住处,仍然余兴未消。随即唤来御厨,让他们以扬州名景为题,做出几道菜来。御厨们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鳜鱼”、“金钱虾饼”和“葵花斩肉”这三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佳肴,倾倒朝野。到了唐代,一天,郇(xún)国公韦陟(zhì)宴客,府中的名厨也做了扬州的这几道名菜。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用巨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就流传镇江、扬州地区,成为淮扬名菜。狮子头有多种烹调方法,即可红烧,亦可清蒸。因清炖嫩而肥鲜,比红烧出名。如“蟹粉狮子头”,成菜后蟹粉鲜香,入口而化,深受人们欢迎。

文思豆腐

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江苏传统名菜,起源于扬州和淮安,属于淮扬菜、苏菜系。它选料极严,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时具有调理营养不良、补虚养身等功效,是老人、儿童选择的上好菜谱。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调鼎集》上又称之为“什锦豆腐羹”。

咸鲜味,该菜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 此菜要选用盐卤制作的豆腐3块约重450克, 此菜刀工精细,对厨师手艺要求很高。香菇、冬笋、火腿、鸡脯肉都必须切成头发丝粗细的丝。

拆烩鲢鱼头

是江苏地区传统名菜,属于江苏菜系,拆烩鲢鱼头以鲢鱼头为主要材料,烹饪以烩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味。口感:皮糯粘腻滑,鱼肉肥嫩,汤汁稠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清朝末年,扬州城里有一个姓未的财主。此人虽有万贯家产、却是出名的吝啬。这一年,财主想在后花园砌一座绣楼。因他吝啬,本地瓦木匠无人前往。从春暖花开等到秋深叶落,绣楼仍未动工。急得财主到处贴榜,声称愿来砌墙者,除工钱外,每天免费供应三餐。最后好不容易才招到了5 个从苏北来的瓦木匠。领班的是一个叫曹寿的年青人,此人十分精明能干。第二天财主给他们吃的这三餐,全是些照得见人影的稀饭和,一小碗萝卜干。中午是难以下咽的糙米饭和缺油少盐的青菜汤。一连三天,天天如此。气得曹寿等人给他磨洋工。正好这天他老婆过生日,厨师买了一条10 余公斤重的大鲢鱼,鱼身做了菜,鱼头没用处,财主觉得弃之可惜,便命厨师将鱼头骨去掉,把鱼肉烧成菜。厨师想了片刻,先把鱼头一劈两半,冲洗干净,再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煮到离骨时,捞出去骨,将肉归在一起放上油、盐、葱姜等下锅烧烩。端去给曹寿等人吃,众人一看,不由得怒从心头起,这哪里是鱼,明明是吃过的剩菜,一怒之下,全都往外走。这可急坏了财主。忙说这是家传名菜,无骨无刺,口味鲜美。随后,又让厨师多放了些佐料、配莱,用鸡汤重烧,厨师出于好奇,尝了尝,感到鱼肉肥嫩,味道鲜美,很有特色。曹寿等人食后,也觉得不错,方才平息了怒气。后来这位厨师在选料和烹制等方面作了多次试验,直到自己满意后,才挂出拆烩鲢鱼头的菜牌正式对外供应。上市后颇受顾客欢迎。不久,便成了誉满江苏的扬州名菜。

三套鸭

是江苏省扬州和高邮地区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古时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高邮鸭(古时扬州和高邮一带各地盛产麻鸭,现在扬州和高邮地区专门养殖,由于高邮养殖的范围最广,技术最先进所以又名高邮麻鸭,是全国三大名鸭之一,高邮古时隶属扬州,现在是扬州代管县级市),此鸭十分肥美,是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等鸭菜的优质原料。

扬州一带盛产湖鸭,此鸭十分肥美,是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等鸭菜的优质原料。早在明代,扬州厨师就用鸭子制作了各种菜肴,如“鸭羹”、“叉烧鸭”,用鲜鸭、咸鸭制成“清汤文武鸭”等名菜。清代时,厨师又用鲜鸭加板鸭蒸制成“套鸭”。清代《调鼎集》上曾记有套鸭的具体制作方法:“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入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后来扬州菜馆的厨师将野鸭去骨填入家鸭内,菜鸽去骨再填入野鸭内,又创制了“三套鸭”。因其风味独特,不久便闻名全国。

扒烧整猪头

是江苏地区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是将新鲜的猪头去除骨头、毛,从中间切开后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酱油、盐、冰糖等调品料煮烂即可食用。本菜肉质烂熟,肥而不腻,香气扑鼻,甜中带咸。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扬州的扒烧整猪头源于北方农家的做法。这端上桌的猪头实际上叫猪脸更合适些,毕竟所有的骨头都已在烹调过程中剥离了。

在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时不能随便吃。只有“二月二”可以例外。这一天是春节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叫“龙抬头”,是大地万物都开始复苏的标志。北方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二月二”吃猪头肉也就成了吉祥的象征。

扬州的扒烧整猪头源于北方农家的做法。这端上桌的猪头实际上叫猪脸更合适些,毕竟所有的骨头都已在烹调过程中剥离了。这道菜要预订的原因就在于它做起来特别复杂,没有半天功夫根本无法上桌。

将军过桥

是江苏扬州地区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它鱼片洁白、滑嫩,鱼汤浓白如乳,具有香鲜、脆糯风味。同时具有补虚养身调理、气血双补调理、滋阴调理、营养不良调理之功效,是食补的上好选择。一鱼两吃,有菜有汤,鱼片洁白、滑嫩,鱼汤浓白香醇,可谓经济实惠又美味可口的大众化佳馔。

烤方

是扬州地方传统名菜,由叉烧乳猪改进而来。清代扬州官绅、盐商常用于宴请宾客,它与叉烧鸭子和叉烧鳜鱼被称为扬州三叉,烤方以葱白为制作主料,烤方的烹饪技巧以烤菜为主,口味属于炸烧味。口感表皮酥脆异常,肉质干香酥烂。烤方选用苏北小冬猪的肋条肉烤制,烤制中不加任何调料,烘烤次数繁多,讲究火候。成品色泽,烹制技法,为一般菜肴所不能比美。

烤方选用苏北小冬猪的肋条肉烤制,烤制中不加任何调料,烘烤次数繁多,讲究火候。成品色泽,烹制技法,为一般菜肴所不能比美。过去,燃料以柏树枝,梨木为最,多选用火力温和,脚火支持时间长的芦柴、芝麻稽等,成品表皮酥脆异常,肉质干香酥烂,食时佐以甜面酱、花椒盐、葱白段,用空心饽饽夹食,别有风味。猪肉是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鸭包鱼翅

是江苏扬州传统的名菜,属于扬州菜。汤鲜肉烂,味道醇厚。鱼翅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但其蛋白属不完全蛋白,烹制时应与肉类、鸡、鸭、虾等共烹,以达到蛋白质的互补,又能赋味增鲜。

扬州盐水鹅

是江苏扬州特色名菜,形态饱满、烂而不散、色黄油亮、质感松嫩、肥而不腻、鲜咸,是淮扬菜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扬州人通常喜欢将盐水鹅叫做是老鹅,而扬州盐水鹅最负盛名是黄珏老鹅,邗江黄珏老鹅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第一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扬州,卖扬州盐水鹅的摊点,大街小巷,遍地开花,是扬州一道不错的风味小吃。

扬州盐水鹅,扬州人俗称其为“老鹅”,是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淮扬菜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的本质特征。到清代,地方官员用盐水鹅招待下江南到扬州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受到赞誉,因此而名扬天下,作为地方特色菜闻名遐迩。到扬州品尝美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扬州“三头宴”、“富春包子”之类的名菜名宴,其实要论食鹅的文化,扬州也当之无愧。扬州大量养鹅、吃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前。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中描述当时的扬州是“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早在明代,鹅肉是最为家常的一道菜,在一些笔记小说中可以察见端倪。《红楼梦》中的胭脂鹅更是一道人们喜爱的扬州菜。

关键词: